调整生活习惯打赢保“胃”战

□本报记者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李祖林 张月华

一篇关于37岁男子患胃癌晚期的文章近期在朋友圈流传,引发人们对这一疾病的重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徐光增表示,预防胃癌,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定期查体。

这些风险因素要避免

徐光增认为,要想远离胃癌,需在生活方式上避免以下风险因素。

高盐饮食。日本一项研究发现,每日摄入盐分超过10克会显著增加胃癌发病率。高盐食物中含大量硝酸盐,在胃内被还原,与食物中的胺结合后会形成亚硝胺等致癌物。

爱吃腌熏煎烤炸食品,不吃新鲜蔬果。

腌熏煎烤炸食品会产生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新鲜蔬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则能阻断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经常不规律进餐,胃不能得到有效休息,胃黏膜也不能得到修复和再生,时间长了,就会糜烂、溃疡,长此以往可能引发癌变。

抽烟嗜酒。多项研究发现,胃癌风险随每日吸烟量及吸烟时长的增加而增加,酒精则会损伤胃黏膜。

熬夜。经常熬夜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引发溃疡,增加患癌风险。

乱吃药。不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芬必得、布洛芬等药物容易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因此,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

专家保“胃”建议

及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也是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应尽快就医、积极治疗。

徐光增介绍,目前全球共识认为,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日本在2013年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适应症进行扩大,几年内胃癌发病率下降了9.2%。“我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例至少在50%至60%,但多数人对此并不关心。”徐光增表示,已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者,有黏膜相关性淋巴瘤、胃癌家族史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如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应及时受根除治疗;与其生活密切接触者也应该同时接受治疗。

积极筛查,早诊早治效果好

胃癌的治疗效果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徐光增告诉记者,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30%,且生活质量低;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 5年生存率可达95%。

可惜的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有70%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特异性表现,很多人即使患上胃癌也认为是胃炎、消化不良,吃点药物就对付了,等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及肿块等胃癌报警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徐光增说。

要想早期发现胃癌,最有效的办法是接受胃镜筛查。徐光增建议,有以下几种情况者应定期接受胃镜检查: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高盐饮食、吸烟、重度饮酒者。

胃 出 血

恶心呕吐胃穿孔

胃 溃 疡

胃痛

胃胀

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

胃酸

浅表性胃炎

制图:唐志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