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 护阳养阴解秋燥

□本报记者 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 王琰

9月8日为24节气中的白露。有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节气勿露身”,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市级名中医药专家、德州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张弘兴在此提醒市民,白露养生应注重护阳、养阴、解秋燥。

张弘兴说,白露时节不少人会因饮食不当或外感风寒,而造成急性腹泻。这种腹泻常常伴随着发烧、水泻、进食减少、体力下降、浑身没劲,以及感冒等症状。发病原因是中焦受寒,即脾胃受寒。“防治脾胃受寒,最为重要的就是腹部的保暖。白露时节养生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张弘兴说。对于急性腹泻患者来说,一般拉两天肚子,把肠道里的一些寒气排空后,身体就会自行康复。但在此期间,应注意补水。可在米汤中加入少量盐分,或在开水中加入少量的盐和一汤匙白砂糖,以补充津液的损耗。“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 ”张弘兴提醒,秋天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中医学有“头为诸阳之汇”之说,就是说人体手、足的阳经都在头部会聚,如果头部被冻住了,体内阳气便容易走散。秋天最好戴帽子,避免受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张弘兴称,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传统养生也非常重视“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的理念。

秋冻并非人人皆宜。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此外,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张弘兴表示,白露时节要预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白露时节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张弘兴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