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烤”模式开启 这份防中暑攻略请收好

近日,气温不断升高,最高温度已临近40℃,“炙烤”模式逐渐开启,市民在外出或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暑措施,很容易导致中暑。那么,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中暑?中暑后又该如何处理呢?山东疾控中心发布防中暑“小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在中暑时,通常会有恶心反胃、头晕头疼、发热等不良症状出现,这属于“先兆中暑”,短暂休息后可自行缓解。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心慌气短,大汗淋漓,手脚冰凉,充分休息后也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出现体温高达40°以上,全身抽搐,不省人事,这就达到了“重度中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热射病”,这种情况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就医。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肥胖者、久坐人群及孕妇都属于易中暑人群,如果在高温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

外出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室外活动可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尽可能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户外工作要注意排班调息;外出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风油精等,休息时可前往“户外劳动者驿站”。

如何预防中暑其实也很简单。首先要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如果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喝2-4杯水(500-1000ml);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其次,要清淡饮食、充足休息。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最后,要尽量在室内活动。在室内可通过空调、电扇降温,当室内温度高于35°,应考虑使用空调,但要注意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适时开窗通风。

如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切忌饮用含酒精或高糖饮料,冷饮也应尽量避免,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于海琳 整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