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养脾、养阳气——春季养生 记好这些要点

□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石玉芹

《黄帝内经》认为,春季是自然界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季节,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若悖逆而为,则会伤肝,因此,春季养生十分重要。

那么,春季养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养肝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对应。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解毒、排毒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

睡眠。中医认为,23点至凌晨3点是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重在睡眠。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入自我修复模式,经常熬夜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所以,春季宜23点之前入睡,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饮食。在中医五行学说中,“青色入肝经”,多食绿色食物,如菠菜、西兰花、韭菜等,有利于肝气循环通畅、代谢加快,舒缓肝郁。

运动。春季是阳气上升的时节,适当地运动可以激发体内的阳气,既能消除疲劳又可解乏提神。应多进行户外活动,能调畅气血,疏散淤滞,舒展筋骨,防病于未然。

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故调理脾胃尤为重要。

饮食宜少酸多甘。《千金要方》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立春后阳气初生,饮食要少酸多甘。可多吃大枣、山药等甘淡之品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同时饮食宜清淡。春天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好发的季节,不宜吃油腻、煎炸、过热的食物,防止热积在内里。

揉“足三里”。中医学认为,按摩足三里穴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可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养阳气

《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春季,应顺应阳气生发之意,防患于未然,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若违逆了春发阳升之气,便会使供给夏季盛阳的春阳匮乏,到夏季便会发生阳气不足的虚寒病症。

保持良好的心情。开心快乐有助于阳气的升发,保持喜悦愉快的心情能使人体气血调和,有利于消除疲劳,而过于悲痛则会损及阳气。

拍打背部和下肢。背部分布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常拍打可疏通全身经络,促进周身阳气的运行。阳气循环冲和,自然身强力壮。

腿部的经络包括足三阳经,即膀胱经、胆经和胃经,是阳气较为集中和通行的部位,分布在下肢的后侧和外侧。拍打这些部位具有通利小便、疏肝利胆、和胃化滞的功效,对于头痛、目眩、腹痛、胃痛、肠鸣腹胀、胁肋疼痛、失眠等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总之,一年四季,养生之计始于春,春季养生应着重体现在饮食起居、保暖、情绪、锻炼等方面,让身体顺应大自然的变化,充满活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