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神卫生 共享和谐生活

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作为一类患病率高且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有较大影响的疾病,近年来精神障碍越发引起广泛关注。

日前,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将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和危险性评估三级以上的患者住院及门诊实现免费救治。

根据文件要求,免费救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德州市户籍或非本市户籍但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且持有本市居住证;免费救治的住院患者必须为当年医保参保人员。补助标准方面,免费救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住院费用经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后,仍需个人支付的规定范围内费用由市县财政给予兜底补助;门诊自费患者补助限额为300元/月,门诊特病患者补助为医疗保险报销后的自负部分;住院患者医疗保险报销后,按实际自负金额补助。另外,所有纳入免费救治范围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必须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住院治疗患者一年内免费救治时间原则上不超2个月。

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席专家、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李秀华表示,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过,全社会仍应加强对精神障碍的了解,才能帮助更多人预防精神障碍,并为已患精神障碍的庞大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及生活环境。为此,本报邀请了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对相关防治知识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李祖林

精神障碍可防可治

医院首席专家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李秀华

擅长心理咨询,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心境障碍、心身疾病的治疗。

一说起精神障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和排斥,这种现象要归因于人们对这类疾病的不了解。也是由于不了解,很多精神障碍患者本人和亲属存在“病耻感”,造成就诊率低下,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延误病情。实际上,精神障碍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早期心理干预等手段加以预防,患者通过系统的药物、心理治疗,大多数能康复,可以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职场人要学会自我减压

精神卫生中心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李智敏

擅长各种慢性、难治性、复发性精神疾病的综合治疗,心理康复治疗等。

当下,职场人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日益多发趋势,职场人忙事业的同时,要从预防的角度关注可能引起问题的相关压力。职场人应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适宜技术,并通过倾诉、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为压力寻找一个出口。如果感受到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难以排解,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和治疗。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精神卫生中心三科主任主任医师 胡连荣

擅长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化障碍、失眠等病症的诊治。

伴随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需引起重视。人们进入老年阶段后,感知觉和行动能力减退,易产生失落感、衰老感,生理和心理层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建议老年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勤于用脑,培养兴趣爱好,加强人际交往,家人应对老人多一分理解与关爱。

社会应多给予关爱理解

精神卫生中心四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玉伟

擅长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癔症、应激障碍、神经症的诊疗。

过往治疗过的精神障碍患者中,多数都受到过偏见和歧视,这些偏见和歧视会让患者思想包袱更为沉重,来自疾病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对于疾病康复有害无益。实际上,精神障碍就像头疼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因此,大家要多去理解,多去关爱,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非常有益。

适度运动有益情绪健康

精神卫生中心五科主任主任医师 杜兴水

擅长各种慢性、难治性、复发性精神疾病的综合及心理康复治疗。

适度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运动促进人体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更多产生内啡肽,这一物质是“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轻松、欢愉和满足,帮人排解压力和不快。只要满足简单、方便、可持之以恒3个条件的运动,比如快步走、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游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此外,运动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

精神卫生中心六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兆生

擅长青少年期精神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的诊治。

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主动表达自己,外人其实很难识别。当个人感觉负面情绪难以排解时,应及时就医;当发现身边亲朋心情不好且难以自我调节时,就应及时引导其就医。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一旦确诊为抑郁症,最重要的是配合医生积极系统治疗,一般都会取得很好的疗效;此外,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也很重要。

产后抑郁不容忽视

精神卫生中心七科主任主任医师 盖万良

擅长青少年期精神心理疾病、焦虑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疾病的诊治。

我国有50%至70%的女性会在生产后出现抑郁倾向,而最终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的几率约在10%至15%。因此,产后抑郁不容忽视,家人要对产妇加强理解与支持,必要时要带产妇去医院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躯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泽鉴

擅长双相障碍、抑郁症、神经症、酒依赖、抽动障碍、失眠等病症的诊治。

家庭观念过于强调竞争,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家长要重塑家庭观念,一味加压,孩子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无法排解,逐渐演变成冲突,最终变成了不能够协调的亲子矛盾,孩子便会形成病理性人格,从而导致各类精神障碍的发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