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立医院脑卒中治疗技术获突破 8个月实施30例介入取栓术

□本报记者 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 杨梅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排在我国国民死亡病因第一位,救治难度非常大,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然而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侯保辉团队却创造了奇迹——今年1月开展介入取栓术至今,成功救治30位卒中患者。

为30位卒中患者成功取栓

“是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现在我身体很好,每天都坚持锻炼。 ”8月16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54岁的景县患者王女士说。4个月前的4月14日下午14点50,王女士因突发失语、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被120急救车紧急送往市立医院。

急诊医生在返回医院路上便判断出患者为脑卒中,立即请求医院为王女士开通绿色通道。到达医院后患者直接被送往神经外科救治。医生经过检查诊断发现,患者左上肢肌力为零,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偏瘫,右侧颈内动脉急性梗塞,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方式分为溶栓和取栓两种。到底做溶栓还是取栓?这取决于全国统一规范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评分标准共11项,9分以下做溶栓,9分及以上考虑取栓,王女士为20分,必须取栓治疗。 ”神经外科主任侯保辉说,他立即为患者行导丝引导下介入性动脉血管取栓术+动脉支架成型术,手术持续3个半小时,为患者成功取出3公分长血栓。术后,王女士意识明显好转,偏瘫肢体可以活动,于2周后康复出院。“很多医院没有取栓技术所以只能做溶栓,但有的血栓溶栓不管用,必须做取栓。”侯保辉介绍说,介入取栓术考验的是医生细腻精湛的手法,导丝从股动脉进入,一直通到颅内,需要拐很多弯,有的血管弯曲100多度,路径特别曲折,有的病人有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迂曲,最窄处才1毫米左右,仅有小米粒大小,如果手法控制不好,导丝会穿破血管。导管到达血栓远端,放入伞形支架,再拉回导管,这样便可将血栓取出。

技术与设备实现双提升

“我们做的取栓手术无论从数量和质量来说,都排在全市前列,这离不开科室技术与设备的双重保障。”侯保辉说。

神经外科有医生7人、护士12人,其中4名医生专门开展介入取栓术。为提高介入技术,近几年,侯保辉多次外出学习,去年,他参加了上海东方脑血管病会议,聆听了德国、美国、法国等国际知名专家讲座,受益匪浅。

侯保辉派出骨干人员去上海长海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解放军第960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学习,为开展介入取栓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侯保辉和神经外科副主任刘明辉都是省脑血管介入与手术治疗分会委员,每年都会参加分会举办的年会,与省内外上百个专家现场分享技术经验。“通过多次外出学习,我掌握了卒中应急处理方法,了解了介入手术全部流程,学习到了国内先进的治疗理念。 ”刘明辉说。神经外科每周三组织业务培训,相互学习、讨论,分析经典病例,促进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共同提高。

科室在技术水平整体不断提升的同时,设备也不断升级,去年引进了价值600多万元的国内最先进的造影和介入取栓设备——飞利浦C型臂,新设备画面更清晰,诊断更精确,误诊率几乎为零。

今年7月初,省卒中评估小组来到医院做评估,当时医院神经外科已成功开展介入取栓手术20余例,专家们给予侯保辉团队高度评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