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挽救500余名患者

援渝支医助秀山当地医院建起导管室,培养一支专业团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张强——

张强(左三)收到感谢信和锦旗

□本报记者滕璐刘潇本报通讯员李梦娇

10月28日,德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张强通过微信视频,叮嘱重庆市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向涛在手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虽然援渝工作结束了,但张强没有与当地医生断了联系,还经常询问他们的手术情况。

援渝一年时间,张强帮扶当地医院建起了导管室,培养了介入治疗团队,并带领团队开展500余台介入手术,让当地百姓家门口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

不负使命帮建介入诊疗科

秀山县地处山区,气候阴暗潮湿,当地百姓有在室内烤火的习惯,且喜欢吃高盐高油以及麻辣的食物,这些习惯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去年9月18日,张强来到秀山后,顾不上过多休息,第2天就到该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先是了解科室整体工作,包括人员配置和医疗设备情况。当得知科室正准备筹建介入诊疗科,张强很是欣喜,“秀山方圆300公里内没有介入诊疗科,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很关键,多耽误1分钟,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

在导管室的布局、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方面,张强借鉴北京阜外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以及德州市人民医院的模式,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设标准。“对先进地区的模式生搬硬套可不行,得结合实际情况。 ”张强说。为此,他动了不少脑筋,翻阅了不少文件资料,为建立规范的导管室不遗余力。

一个月后,导管室建成,张强带领团队医生接诊了第一位手术患者。一名小学体育老师突发急性心梗被送进医院抢救,准备实施手术之际,患者突然在手术台上出现心脏停跳,情况十分危急。张强立即组织全科人员对其实施心肺复苏,随即进行手术。最终,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

为患者留下一支不走的团队

导管室建立后,手术开展并不顺利。当地很多百姓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人去世后不能携带金属类物品,但支架是金属材质,植入后很难取出,因此对手术很抵触。“一定要让介入技术顺利开展下去。 ”张强下定决心。为了让老百姓看到介入手术带来的效果,张强走遍了秀山县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宣教、讲座、义诊。成功的手术案例多了,当地百姓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项技术。

为了让贫困患者焦章秀不担心手术费用的问题,张强甚至想跟科室同事一起,出钱替她垫上手术费。但患者家属得知可享受报销90%的政策,术后仅需花费3000多元时,激动地对张强说:“张大夫,这个钱我们拿得起,谢谢! ”“要想让介入诊疗科真正发展起来,还得培养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 ”这也是张强当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时,张强带教了3名医生,向涛、王二力、易克忠。为了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他分别为他们定制了培训计划。除了在手术台上手把手带教,针对手术中如何消毒才能做到无菌,如何选择支架的长度等问题,每周四下午,他会结合手术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张强认为,对于医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安全。他对医生们提出了敬畏并发症的理念,让他们在脑海中始终绷紧安全弦。

如今,向涛已经可以独立开展中等难度的手术,王二力可以完成初级难度的手术,易克忠能完成造影检查。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张强回到了德州的工作岗位,但他仍挂念着那里的百姓,为当地的医生答疑解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