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风林通讯员高强)
1月8日,庆云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成功为一例附件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置入ECG定位下隧道式PICC,为患者减轻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所用的时间,规避了药物外渗带来的安全隐患。置管过程顺利,位置正常,患者全程无不良反应,此为该医院首例隧道式PICC置管术。
据该院医护人员介绍,该患者长期住院治疗,且有双上肢置管禁忌,适宜采取颈静脉置管。医院的操作人员在局麻下做出皮下隧道,利用超声定位实施颈静脉穿刺,成功置入导管,之后观察患者无置管后不适及渗血问题。达到减轻患者置管不适,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的效果,并能有效避免患者在置管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据了解,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隧道式PICC置管术结合是一种新型置管方法。ECG定位原理是通过特质的心电导联线连接PICC导管导丝和心电监护仪,观察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来判断导管尖端是否进入上腔静脉,对PICC置管的患者,庆云县人民医院积极带头学习并开展此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
隧道式PICC技术不同于常规PICC技术,可显著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如脱管、血栓)发生率,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通过皮下隧道相同,而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了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能有效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成功开展ECG定位下隧道式PICC置管术,标志着该院的PICC护理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