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应科学补碘

我市饮用水质发生变化,市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应科学补碘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李敏

5月15日是第29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主题为“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面对我国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情况,还需要继续补碘吗?如何补碘才最科学?我市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存在“高氟高碘”的情况,德州居民是否需要补碘?对此,德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一一进行解答。

据了解,我市除临邑县以外的其他县市区都有水源性高碘地区,但近几年,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我市通过兴建“平原水库、置换地下水源”方式,改为饮用以黄河水或长江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如今,我市绝大部分地区的饮用水中已经不再有那么高的碘含量了。因此,市疾控中心慢地病防制科科长魏新梅建议,我市居民应继续科学补碘,以避免出现碘缺乏的情况。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大脑的智力发育,因此碘元素又被称作“智慧元素”。因此,补碘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

由于大部分外环境(水、土壤等)缺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需要通过膳食持续补碘。“膳食主要包含食物、饮用水及加碘食盐。”魏新梅说,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约为10微克,从食物中摄入的碘为25至50微克,远不能达到每日120微克的需求量,食用碘盐是补充碘元素、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

魏新梅强调要科学补碘,应根据碘缺乏的程度选择补碘的剂量。在现有条件下,比较实用的方法是科学估算日常碘的摄入量,科学判定自身碘营养状况。《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特需人群、重点人群及大众每日碘安全摄入范围都做了明确界定。“比如,按照食盐碘含量为每公斤25毫克计算,每天摄入5克食盐,预计烹调损失率20%,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100微克,从水和食物中获取的碘,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孕妇、哺乳妇女和婴幼儿是补碘的特需人群,妊娠妇女孕期碘的摄入量为每天230微克,哺乳期妇女为每天24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还需每周摄入1至2次富含碘的海产品,特别是孕妇,应监测甲状腺功能,防止由于碘摄入不足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婴幼儿的辅食中应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儿童青少年各器官发育快,碘消耗较多,应食用碘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