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要科学 避免三误区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牛漪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胃部健康关系着人体全身的营养供给,也关系到其他器官是否能正常运转。胃肠道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数据显示,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消化道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但人们对胃部的健康并没有过多关注,即使出现胃胀、胃痛、食欲下降、反酸等不适症状,也往往自行用药处理或者选择“忍一忍”。

胃不舒服一定要去医院接受检查,尤其是出现以下情况,要到医院就诊,谨防胃病。上腹部发生不规则性疼痛,且难以通过药物缓解;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大便变黑或便血等。胃病患者要提高警惕,发现问题要尽早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众所周知,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丁青春说,但在养胃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进入误区。

误区一:喝粥能养胃。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胃不好的人以稀饭为主,这样容易消化,其实不完全正确。稀饭难以经过细细咀嚼,食物与唾液无法充分结合,到胃里以后,稀饭中大量的水会稀释胃液,易引起消化不良。此外,稀饭容量大,会导致胃部的压力升高,引起胃食管反流。

误区二:煮烂的食物可以养胃。很多人认为这样的食物好消化,但实际上烹调过久的食品不仅无法养胃,还会造成食物中的水溶性、不耐热的维生素大量流失,如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2以及叶酸,均会因为长时间烹调而损失。因此,长期食用过分软烂的食物往往会导致营养不良,且食物过分软烂会让胃蠕动减少,使胃的正常机能下降。

误区三:肉类不好消化要多吃素。很多人觉得肉类不易消化而蔬菜类食物更好消化,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其实,肉类中含有蛋白质、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铁、锌、维生素B族,有助于修复胃黏膜。胃黏膜修复、更新都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而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更容易诱发胃部疾病。所以患者应适量摄入一些瘦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