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多家医疗机构三伏贴开贴

我市多家医疗机构三伏贴开贴,专家提醒——

冬病夏治 这些事要注意

钱振东为儿童贴敷。记者 邢仁宇 摄

护士为患者贴三伏贴。记者 唐志梅 摄

□本报记者 唐志梅 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 王琰 陈萍

7月5日,我市多家医疗机构三伏贴开贴,此时距离初伏还有10天。记者走访了德州市中医院、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德城区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发现许多市民前往贴敷。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三伏贴越来越多的受群众喜爱。三伏贴冬病夏治效果虽好,但专家提醒,贴敷前应先让中医辨明体质和疾病性质,有针对性地贴敷,才能达到治疗、保健的作用。

伏前加强贴促进贴敷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初伏再提前10天,此时进行伏前加强贴可固本培元,加强三伏天里贴敷的效果。

7月5日,在德州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前来贴敷三伏贴伏前加强贴的市民排起了长队,66岁的林大爷也在其中。林大爷患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用药症状就减轻,一停药就复发。5年前,他了解到三伏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德州市中医院,没想到自此成为了“忠实粉丝”。“听了医生的建议,我每年伏前加强贴也来贴。现在膝、腿疼痛和怕凉症状明显减轻了,这不,每年都掐着时间来准时来贴敷。”林大爷说。

近年来,随着我市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对冬病夏治有了更多的认识。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钱振东介绍说,最初开展冬病夏治时,多从“三伏”天开始进行治疗。临床实践经验表明,从夏至前后到初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敷贴,可起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再进行第二阶段敷贴时,便能强化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

德州市中医院开展三伏贴已有10余年,近20位中医专家对三伏贴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传承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对药物研制、贴敷方法、穴位选择、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让三伏贴实现了高效治疗。

贴前先找医生看诊

7月5日,在德城区中医医院(德州联合医院)针灸科治疗室内,前来贴敷的市民正一对一进行问诊。市民刘女士表示自己生育后出现偏头痛、容易疲劳等症状,想通过贴三伏贴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接诊医生刘瑞玲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刘女士阳气损伤、气血损耗,并根据她的症状选取了10个穴位。随后,在护士长孙德慧的协助下,完成了针刺开穴和穴位贴敷。

刘瑞玲说,很多人自己在药店买了药膏,在家贴敷后觉得没有效果,其实是有原因的,“中医治病疗伤讲究阴阳五行、八纲辨证、寒热虚实。看准病因、辨证施治、精准取穴才能有效缓解症状。不看病不辨证的‘一膏贴’,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刘瑞玲提醒广大市民,贴敷前一定要找中医大夫问诊号脉,看是否适合贴敷治疗。

贴敷后发泡严重应消毒

有些市民贴敷后,忘记取下的时间,导致贴敷时间过久,贴敷处出现潮红、轻微灼痛,有些还会长出浅黄色的小水泡或血泡。刘瑞玲解释说,药贴取下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若在数小时后或第二天出现小水泡或皮肤瘙痒为正常现象,此时不要在局部摩擦,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但是若出现较大水泡甚至血泡,则需要到医院由相应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可用碘伏消毒后,刺破水泡吸出泡液,保留泡皮,再涂上碘伏或75%的酒精。注意起泡处要保持干燥,避免再次破溃。

此外,贴敷过程中出现过敏,应立即去除。感冒发烧、炎症急性期、特殊过敏体质、贴敷部位有创伤、皮炎及孕妇禁用。贴敷期间还要注意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避免食用发物及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