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多病同治 用心守护夕阳红

刘秀红正在为患者听诊。记者 唐志梅 摄

医护人员共同研讨疑难病例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王琰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经常要到医院看病拿药。但就医过程中,往往就诊一个科室不能解决老年人所有问题。德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是一个可以顾全老年人疾病,从而进行全面治疗的科室,适合60岁以上多病老人就诊。该科室致力于多病同治诊疗模式,让老人看病不再难。5月,科室被评为国家级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老年病科跻身“国家级”的秘诀是什么?跟随记者一起去寻找答案——

一站诊疗解决一体多病难题

“真是没想到,没换科室就把爸爸的多种病都治疗了,感谢医生。”6月27日,老年病科病房里,李大爷的儿子对查房的科室主任刘秀红表达了感谢。82岁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多种疾病,刘秀红决定采取多病同治的综合治疗模式进行治疗,组织科室内亚专科,如脑病、心血管病、内分泌、肺病等多学科骨干力量,对李大爷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统筹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调整药物剂量,优化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病情变化,我们随时组织骨干力量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多种疾病都得到有效控制。”刘秀红说。

像李大爷这种多种疾病缠身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老年人经不起折腾,让他们辗转各科室就诊也不利于身体恢复。我们通过多学科综合评估,将老年人的多个健康问题‘协调统一整体优化’,为每一位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重复用药,让老年患者得到最准确、最有效的诊治。”刘秀红说。

发挥中医优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潘女士患糖尿病近20年,年轻时控制得还行,随着年龄的增大,糖尿病并发症日益明显,时常入睡困难、疲乏无力、手脚麻木,生活质量的下降让她苦不堪言。6月17日,她来到了老年病科住院治疗。作为潘女士的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李艳用药物控糖,针对并发症,采用穴位注射、欣悦中药热奄包、雷火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潘女士的症状明显减轻。“最近睡眠也好了,手脚也不麻了,全身上下都得劲。”潘女士对记者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很多糖尿病患者深受并发症的困扰,在这方面,中医适宜技术有明显优势。”李艳说。

“老年病科设有脑病、心血管病、内分泌、疼痛等多个亚专科,每个亚专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上都颇有研究。同时,我们聘请国家老年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李跃华为老年患者精心配置欣悦系列代茶饮、足浴包、热奄包,临床效果不错,目的就是让老人在治好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刘秀红说。

细致入微优质服务暖人心

“叔叔,如果一顿吃不了太多,我们就少食多餐。”

“这个药是这么吃的,我来帮您!”

类似这样暖心的话,每天在老年病科都能听到,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们心理负担更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要更多耐心、爱心、关心以及责任心。”护士长刘培培说,沟通时,语速要慢语调要柔,遇到听不懂的就增加手势;提供更多生活上的照护,翻身拍背、喂饭穿衣等;提供轮椅,方便到门诊做检查。类似的细节,老年病科医护人员考虑十分周全。

病房的走廊、卫生间内,加装了安全扶手和紧急呼叫器,这是为保证患者使用安全。护士们还精心制作了个性化服药卡,详细标记患者所服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时间。

为了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效率,让患者少跑腿,老年病科专门组建了医患交流微信群。记者看到,群内患者提出的疑问,医护人员都做到有问必答。这不仅是医患的沟通平台,也是健康知识的宣教平台。“我们会不定时在群里普及一些脑卒中、心梗等相关科普知识,向老人推广健康理念。”刘秀红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